趣站 > 杂谈 > 正文

​谈谈假新闻: 假新闻的定义与范畴

2024-12-27 02:27 来源:网络 点击:98

谈谈假新闻: 假新闻的定义与范畴

偶尔看到一个统计数据,在西方网络上62%的信息都是假新闻。要区别是不是假新闻,本人认为,需要清楚如下几点:

1. 什么是假新闻?

2. 假新闻的范畴是什么?

3. 假新闻的危害是什么?

4. 为什么假新闻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5. 怎么识别假新闻?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第二点。

“假新闻”(这里包括假信息、谣言及错误信息等)是近年来习以为常的流行语。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假新闻是指恶作剧、观点、故事、骗局或谣言被制造成看起来像合法的新闻故事或信息。其以故意误导及欺骗不明真相的人的方式呈现。

传统主流媒体受记者良好的道德标准约束,包括真实性、来源批评和准确性。新闻编辑室、编辑和作者都是公开披露的。也有法律程序来追究他们的责任并监督他们的工作。 然而,有了互联网以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创建内容,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呈现和传播,而无需遵守相同的道德标准。再加上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造成假新闻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生活于快节奏媒体世界,新闻报道在发生的那一刻就被发布了。因此,批判性审查信息来源的时间减少,导致新闻质量下降。

许多类型的信息在传播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无论是错误信息还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被定义为“传播的虚假信息,无论是否有意误导”。另一方面,虚假信息被定义为“故意误导或有偏见的信息,及操纵的叙述或事实”。

那么,假新闻的范畴是什么呢?有研究者归纳为如下7种:

1. 有可能愚弄观众但无意造成任何伤害的讽刺或戏仿。

2. 以不支持实际内容的方式使用标题、说明或视觉效果的错误连接,这叫“点击诱饵”。

3. 以误导性方式使用信息以陷害某事或某人的误导性内容。

4. 内容本身是真实的但被从其上下文中取出并置于不同的上下文中的虚假上下文。

5. 冒名顶替的内容。以虚假和虚构的来源,伪装成主流媒体,模仿真实来源并将其描绘成“真实”,以欺骗观众。

6. 以欺骗为目的,更改或篡改图像等真实内容。

7. 捏造的内容,其中所有内容都是虚假的并且具有有害意图。

总之,在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新闻,需要我们具备区别假新闻的能力,避免上当受骗,这是后话。